清末民初小学教授案是如何撰写的?——对117份教授案的文本分析How Were Lesson Plans of Primary School Written in the End of Qing Dynasty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Textual Analysis on 117 Lesson Plans
杨来恩,黄山
摘要(Abstract):
教案在中国课堂中的应用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初。基于对当时117份教授案样本的文本分析,本研究发现:(1)教授案在"教"的立场上促进教学走向专业化;(2)教授案更凸显教与学意义与价值的传递;(3)当时教授案中缺乏课时目标意识,"教教材"的现象普遍存在。
关键词(KeyWords): 清末民初;小学教授案;文本分析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杨来恩,黄山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崔允誋.学历案:学生立场的教案变革[N].中国教育报,2016-06-09(06).
- [2]南纪稳,殷春华.优秀教案的特征[J].教育科学,2003(2):28.
- [3]夏聿修,程午昌.数百例教案调查分析报告[J].上海教育科研,2010(增刊):58.
- [4]王小平.基于一致性的小学数学教案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 [5]姜丽萍.清末民国(1906-1949)小学语文教案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 [6][12][13][17]木村忠治郎.小学教授法要义[M].上海:商务印书馆,1908:12.
- [7][16]徐珍.中外教学法演进[M].北京:群言出版社,1996.
- [8][9][10]北京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教授案记载要项[Z].1916:8.
- [11]徐纶.读法教授案[J].江苏省第二师范学校校友会杂志,1915(7):54-56.
- [14]何继休.教授案:蜂之上半课[J].教育杂志,1909(4):3-7.
- [15]周纲仁.教授案:蜂[J].教育杂志,1909(4):12-14.
- [18][19]李光伯.中国复式教学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 [20]王亮绩.初等单级算术教授案[J].江苏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校友会杂志,1916(1):371-372.
- [21]姜丽萍.清末民国时期中小学教案的概况及其意义[J].基础教育,2009(1):48.
- [22][美]李瑾.文化溯源:东方与西方的学习理念[M].张孝耘,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33.
- (1)参见金林祥.中国教育制度通史(第六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312-313.于述胜.中国教育制度通史(第七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20-21.
- 综合科主要以学生校内外活动为载体,教学过程整合多学科知识内容,如方新《旅行教授概案》(《安徽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校友会杂志》1915年第2期)整合了修身、国文、史地、理科等科目;**复式指教授案为复式编制,即课堂教学同时面向不同年级学生,且针对不同年级学生教授不同科目,如夷门《初等小学一年/二年级复式编制算术/读法教授案》(《无锡教育杂志》1914年第3期)。
- 对于复式编制的教授案,主要关注复式教学中不同年级学生的时间分配、复式教学是如何展开的、三段教学法在复式教授案中的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