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化与大学自主、学问自由之间的矛盾——日本国立大学“独立行政法人化”的主要内容
尹力
摘要(Abstract):
日本国立大学的"独立行政法人化"是近年来日本高等教育改革政策走向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向国立大学引进市场竞争机制,使其向民营化方向发展,进而改变国立大学的"国立"性质,把它变为非国立机构。为此,政府大幅度放宽对国立大学预算、组织和人事等方面的限制。具体采取了"扩大校外有识之士的参与"、"引进以第三者评价为基础的竞争机制"、"教职员身份的非公务员化"等措施,以期创建自主自律、充满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学。这些目标和措施受到了文化教育派的强烈反对,指出"国立大学法人化"是最具欺诈性的语言。他们认为向国立大学引进市场机制,把大学作为追求利润的工具,从根本上否定了大学教育与研究的特殊性,会伤及大学自治的基本理念和科学研究本身。因而,在坚决反对国立大学独立行政法人化的同时,强烈呼吁重新思考大学原本的使命。
关键词(KeyWords): 日本;国立大学;独立行政法人;非公务员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尹力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高益民.日本国立大学“独立行政法人化”决策过程分析.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第5期;李守福.日本国立大学将不再姓“国”--日本困立大学独立行政法人化述评.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第5期;高益民.日本面向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自由化政策分析.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年第4期;高益民.日本国立大学的危机:根源与出路.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年第4期.
- [2] 日本政府行政改革中,在削减公务员数量方面,1997年提出的基本目标是将公务员的数量削减10%,到了1999年,自由党和自民党提出了用10年时间削减25%公务员的目标。而这一目标意味着如果把国立大学排除在独立行政法人化对象之外,这个计划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政治上的“凑数”成了国立大学独立行政法人化的导火线。高益民.日本国立大学“独立行政法人化”决策过程分析.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第5期.
- [3] 报告原名为『新「国立大学法人」像』,也有学者将其翻译为《“国立大学法人”新模式》.
- [4] 『新「国立大学法人」像』,第71页.
- [5] 第三者评价名称暂定为“国立大学评价委员会”,该委员会是由社会、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有识之士和在大学教育研究、运营等方面有远见卓识的人士构成.
- [6] 因为当时是这样考虑的:国立大学行政法人属于特定独立行政法人,该国家公务员可以不计算在政府公务员之内.这样一来,既达到了政治上削减公务员数量的目标,又不触及国立大学教职员的根本利益.
- [7] 行政改革派主要由政治家、官僚、企业界人士及部分新闻工作者构成,是极力主张改革的一派.与其相反,坚决反对改革的一派统称为文化教育派,主要是由国立大学教职员、学者、文化界人士、市民等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