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曾“发生”的改革——“接受性”课程改革及其“无效”状况
郝德永
摘要(Abstract):
课程改革的性质与立场决定课程改革的路径、方式方法与实际效果。定位不得当,论据不充分,课程改革不仅不能取得成功,而且还会造成课程理论与实践领域的混乱与动荡局面。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运动普遍采取自上而下的"接受性"、"专家型"改革路线,严重缺乏专业品质、立场、机制与方法,从而造成课程改革因教师的不支持与不适应而难以落到实处。因而,当代课程改革亟待解决改革的恰切性问题,即改革的性质与立场定位的适切性、合理性、可行性问题。
关键词(KeyWords): 课程;改革;教师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课程改革:方法的检视与超越”(项目编号:BHA060036)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Author): 郝德永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Allan Feldman.(1993) .Research in Science Education in the USA.Curriculum Studies,Vol.25,No.3,281.
- [2] 马骥雄.战后美国教育研究.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 17
- [3] Vincent R.Rogers.(1985) .Current Thought On Curriculum.In Alex Molnar(Editor.),1985 ASCD Yearbook,103.
- [4] [10] [17] [21] 吉纳·E.霍尔、雪莱·M.霍德.实施变革:模式、原则与困境.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13. 9. 38. 130
- [5] [15] [20] [22] 麦克尔·富兰.教育变革新意义.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104. 122. 40. 100
- [6] [7] [8] [14] [18] 罗莎·玛丽亚·托雷斯.从改革的代理人到变革的主体:拉丁美洲教育的十字路口.教育展望,2001(2)
- [9] 小威廉姆 E.多尔、诺尔·高夫.课程愿景.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58
- [11] [12] [16] 尹弘飙、李子建.论课程改革中教师改变.教育研究,2007(3)
- [13] Garth Boomer,& Nancy Lester,et al.(1992) .Negotiating the Curriculum:Educating for the 21 st Century.The Falmer Press,4-14.
- [19] 谢湘.21世纪教师该具有什么专业素质.中国青年报.2002年9月6日
- [23] 吕达等.当代外国教育改革著名文献(第一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