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教育展望

特约稿

  • 转变教育范式:为何互相借鉴已经不再适用

    赵勇;殷丹青;

    东方和西方现有的教育本质上是相似的,都在不断对学生灌输知识和技能;但是由于文化的差异,双方教育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东西方教育因而产生了双方互相崇拜的结果,例如,东亚学生在国际评估中成绩优异,西方学生擅于创新等。这样的结果受着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的影响,因而无法通过浅层的学习来获得。如果当前的教育范式不做出改变,努力跟上技术的迅速发展,那么东西方再如何互相学习都是不足够的。本文认为,在当今新的技术变革面前,技能和知识被大规模和广泛地重新定义,教育也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从而为年轻的一代提供新时代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本文详细列举了我们当前已经拥有的构建新教育范式的原材料、工具以及创新教育的实践经验,阐述了新教育范式可能的特性,例如,个性化教育、产品导向型教育、全球化校园等。随后,本文强调了中国在这场教育范式变革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未来教育范式对创新和企业家、多元化发展路径、教育平等方面的希冀。最后,本文从战略远景、研究发展、改革创新等方面为中国引领教育新范式提供了建议,供教育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们参考借鉴。

    2018年10期 v.47;No.375 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4K]

当代课程改革

  •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世界性的课题与经验

    崔允漷;冯生尧;

    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竞争,在"赢得高中就赢得人才"的共识之下,世界各国都在高中阶段积极地推动"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高中的独特地位决定了高中课程改革的核心课题,即处理好共同基础与分化需求的矛盾。降低必修学分,增加选修学分,为学生提供更为广泛而深入的分化机会。研究性学习是学习方式变革的突破口与着力点,在课程、教学与评价方面,已经有丰富且成熟的国际经验。

    2018年10期 v.47;No.375 29-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考试命题

    杨向东;

    如何命制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考试题目是推进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实问题。学科核心素养不同于固定的学科知识和技能,关注的是学科课程学习的真实性学业成就。学科核心素养的测评本质上是以建构为核心的评价,需要以学业质量标准为建构理论,深刻反思当前双向细目表的不足,构建整合真实情境、课程内容和学科核心素养等多个维度的评价框架。在命制考试题目时,需要准确把握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外延,发掘特定现实情境用于考查学科核心素养的可能性,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与情境特征的明确关系确定合理的任务呈现方式,提供恰当的支撑性材料或信息,充分考虑设问指向和设问方式对问题空间大小的影响。以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结合具体评价任务,研制包括评价框架、表现水平和表现样例等成分的等级性评分标准。

    2018年10期 v.47;No.375 3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5K]
  •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课堂变革

    马云鹏;

    课堂变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话题。深度学习视域下的教学设计为新时期课堂变革提供了新的思路。教育改革最终要落实在课堂层面,简单的模式化的课堂变革不能解决教育改革的根本问题,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为教师提供创造性地设计与实施课堂变革的思路与策略。课堂变革总是与学科领域和学生学习密切相关。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在学科本质和学生学习的理解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将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指向以学科核心内容为载体的学生高级思维的培养。教师在整体理解核心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基础上完成教学设计,学生在理解掌握核心内容的同时发展高阶思维与核心素养。通过特级教师吴正宪的"小数认识"教学案例展示深度学习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

    2018年10期 v.47;No.375 5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5K]
  • 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统整的误区与矫正——基于教师视角的质性研究

    俞冰;杨帆;许庆豫;

    通过对苏南某市X学校教师进行访谈发现,教师对课程统整的理解模糊和易变,且受到学校规范性文件的制约,对现有的课程统整模式及其效应持谨慎与消极的态度。教师在理念与实践上陷入了一定的误区与困境。走出课程统整的误区,必须形成清晰稳定的课程统整理念,学会融合学科知识,适应社会进步需求,实现课程统整实践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统一,最终促进学生与教师的发展。

    2018年10期 v.47;No.375 6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传统课程智慧

  • 童子凭什么读“四书”?——古代“《小学》终,至‘四书’”的课程设计探由

    杜成宪;阴崔雪;孙鹏鹏;

    古时童子在经过识字启蒙教育环节后,为何就能顺利学习"四书"?当今中小学生读"四书"的可能性又何在?通过从识字量、知识点、课程设置三方面的探究发现:童子在读完"三百千"后便基本克服了学习"四书"的文字障碍,"三百千"与"四书"知识点的重合在30处以上,两个轮次的"四书"课程设置分别规定了以克服文字障碍为主和以理解思想旨趣为主的分层课程目标,这就为古时童子识字启蒙后即学习"四书"创造了条件。当今中小学生并不完全具备古时童子学习"四书"时的条件。经比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与"三百千"的识字量,发现在第二学段(3—4年级)结束时,小学生的识字量超过了"三百千"的识字量,鉴于小学生相关知识准备的不足,如要读"四书"似在第三学段(5—6年级)为宜,顺序也以《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为宜。

    2018年10期 v.47;No.375 7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国际课程经验

  • 杜威在民国时期受到的批评

    丁道勇;

    杜威对民国时期的中国思想界有巨大影响。而实际上,在经过短暂的杜威热以后,杜威的学说很快就开始受到批评。这些批评意见,聚焦于杜威的工具主义真理观、改良式的社会改造理论以及教育无目的论。批评者从不同于杜威的理论视角出发,把杜威的理论作为一家一派来进行评论。民国学者对杜威的这些批评意见至今仍然成立,他们的批评方式对于今天的杜威研究有启发意义。

    2018年10期 v.47;No.375 9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 美国保守主义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基于保守主义联盟思想特征的分析

    刘正正;高伟;

    当代美国保守主义始兴于20世纪初,至70年代末壮大为包含古典自由主义、传统主义、新保守主义和社会保守主义四个思想流派的联盟。联盟各派以反对自由主义为整体标识,但又具有相对独立的思想脉络和特征,因此,各派既相互联合又通过不同途径推动了美国教育不同层面的保守主义转向,具体表现为教育管理自由化、教育价值一元化、教育评价高标准化以及道德教育严格化四个方面。从保守主义思想的发展和影响来看,保守主义是近代以来美国教育思想的底色,它极大地促进了美国教育的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反全球化、反多元化、精英主义等问题,联盟内部矛盾、联合的实质是利益博弈和利益最大化。

    2018年10期 v.47;No.375 10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 儿童中心学校的兴起与美国教育变革

    张斌贤;周梦圆;

    通过比较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相继出现的各种新学校的异同,质疑杜威等美国学者对新学校共同特性的分析,认为新学校的基本原则在于以儿童为中心、以促进儿童发展为目的,儿童中心论是新学校的共同价值基础。儿童中心学校对20世纪美国教育的发展方向产生了不可替代的重要影响。

    2018年10期 v.47;No.375 11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 征稿启事

    <正>1918年,博比特出版《课程》,学界普遍视之为第一本课程专著。时光荏苒,转瞬百年。经过历代学人对课程学术传统的继承与发展,课程研究已成为教育研究的核心领域之一。为此,《全球教育展望》特设"课程研究百年"栏目,向专家学者征集优秀稿件。征稿范围1.以多元视角透视课程研究的百年发展历程,梳理其发展脉络、典型特征及发展规律;

    2018年10期 v.47;No.375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9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