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教育展望

专家访谈

  • 美国"实施课程调查"项目进展及运作机制——SEC项目主任约翰·史密森博士专访

    郑蕾;雷浩;

    实施课程调查(SEC)是美国全国性课程实施检测项目,至今已持续28年。SEC旨在从改善教师教学入手来实现学生学习的改善和学业成就的提升。该项目根据国家教育进步评估(The 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简称NAEP)题项开发了评估教学与评价的体系,包括主题覆盖、认知需求、内容深度三个维度,并通过教师自陈问卷来实现;SEC创建了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变量,并验证了其对学生学业的预测力,从而为提高教师教学效率以及为评测大规模教育系统提供了可能;帮助教师通过学习分析数据来进行教学反思,进而改善教学,同时保证数据收集的有效性;为了既能够实现教学、评价与标准的一致性又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SEC设定一致性系数的最优值为0.5;为了能够保障SEC的持续开展,该项目除了为教师提供服务外,还为校长、学区领导人或者政府领导人乃至高校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服务;最后,现任主任史密森博士指出中国可以借鉴SEC项目的数据分类思路,建构符合中国国情的框架来开展课程实施监测。

    2017年10期 v.46;No.363 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4K]

核心素养

  • 试论核心素养的课程意义

    崔允漷;邵朝友;

    核心素养是当今国际课程改革的风向标,探讨核心素养的课程意义有助于提升我国课程育人的专业认知与课程发展的质量。当前我国课程发展的突出问题是学科内容的立场,亟需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核心素养立场。核心素养可作为课程发展中可把握的教育目标实体、课程目标的来源、内容处理与教学实施的GPS、学习质量评价的参照。核心素养的课程意义在于建构课程育人的专业话语,打破学科等级化的困境,提供更具教育性的问责,消解分科与整合的课程对立,推动课程领域的专业对话。

    2017年10期 v.46;No.363 24-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9K]
  • 基于核心素养的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研制

    杨向东;

    核心素养成为当前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世界各国纷纷研制了以核心素养为纲的课程标准。素养为纲的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以核心素养培养而非学科内容习得为设计主轴,通过联接儿童生活、学校教育与未来社会的核心素养模型阐明育人目标要求,创设整合素养发展、生活逻辑和学科内容体系的跨学科与学科课程体系,转变认识论和知识观,从关注认知和去情境化知识向生态化、实践性的学习范式转型,让学习者在以真实问题和现实情境为载体、彼此关联的经验活动和学习共同体中进行意义建构、主动学习和团队互动。这种转型对我国相关领域的教育理论和实证研究提出了挑战和要求。

    2017年10期 v.46;No.363 3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9K]
  • 教育目标系统变革视角下的核心素养

    刘新阳;

    核心素养作为21世纪教育目标的集中体现,反映出人们对于教育目标内涵的全新认识,昭示着教育目标领域的主导性思维方式正在发生着由分析还原到系统综合的转向。本文从教育目标系统变革的视角出发,以欧盟核心素养框架为主要参照,针对我国当前核心素养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运用系统思维,将核心素养置于以素养为核心概念的新型教育目标系统之中进行考察,揭示了核心素养在教育目标系统中的定位及其与各层级教育目标的关系,提出了用于分析和表述核心素养内容与结构的理论框架,以期深化对核心素养及相关问题的认识,推动核心素养在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的健康发展。

    2017年10期 v.46;No.363 4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9K]
  • 核心素养之于教学的价值反思

    车丽娜;徐继存;

    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顺应了国际社会人才培养的基本趋势,体现了我国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本身就具有认识论的价值和意义,能够引领教学主体的思维转型,实现教学的价值自觉。具有价值自觉意识的教师需要在课程分析中明确学科价值,提升自身素养,并在学科价值明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规划,最终促进学科价值的实现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2017年10期 v.46;No.363 6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8K]
  • 课程改革一定要"核心素养"吗?——兼评全球化时代的香港课程改革

    尹弘飚;

    伴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两岸三地在本世纪初不约而同地启动了大规模系统性课程改革,且采取了一些十分相似的改革理念与措施。十五年后,两岸三地又几乎同时启动了新一轮的大规模系统性课程改革。然而,在这一波改革浪潮中,三地的改革步调不再一致。具体来说,中国内地和台湾的政策制定明显受到了当前以"核心素养"为主题词的全球教育改革趋势的影响,而香港并未紧跟这股全球化教育改革的潮流,而是对过往改革经验加以扬弃,提出了"学会学习2.0"。基于对近二十年来两岸三地课程改革路径的比较,在改革路向和政策设计方面,这次看不到"核心素养"的香港课程改革可能做出了更为适切的选择。

    2017年10期 v.46;No.363 7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0K]

高考研究

  • "立德树人"何以可能:我国高考作文的价值取向研究

    于泽元;王丹艺;

    高考作文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高考作文的价值取向值得考究。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进取价值观对1951年至1965年及1977年至2016年共344道高考作文题目进行内容分析和话语分析,发现我国高考作文在才德关系上,存在多才学少德性的价值取向;在个群关系上,存在多私德少公德的价值取向;而对类似西方"普世"价值观的价值则存在忽略取向。基于对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有效实现分析,高考作文命题需注意:保持才德殊途同归的价值取向、坚持公私德均衡考察的价值取向,并填补富有社会主义特色的"民主""自由""平等""法治"价值取向的缺失。

    2017年10期 v.46;No.363 8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4K]
  • 综合素质档案在高校招生中的"初筛"构想与风险分析

    张红霞;

    在高校招生中使用综合素质档案对高校人才选拔及高中学校教育都有重要意义。基于履历分析技术,在高校招生中发挥综合素质档案的初筛作用,将其作为招生面试前的辅助手段,可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实现路径,这是由履历分析技术本身的特点及其与综合素质档案"初筛"的适切性决定的,同时,初筛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研究提出了档案"初筛"的构想思路,即重构评价内容、确定评价标准、选择评价方式。档案"初筛"的四个步骤:第一,阅读档案;第二,做出评价;第三,确定面试资格;第四,进入面试。最后,对综合素质档案初筛的科学性、专业性、效度、公平公正性、时间成本等问题做了风险性分析。

    2017年10期 v.46;No.363 92-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7K]

教育基本理论

  • 借鉴与救赎:中国比较教育百年

    高原;

    中国的比较教育有着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近代以来我国比较教育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面临着"救亡图存""开启民智"以及"改革开放"等不同的时代使命。新世纪以来,比较教育推动着新中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进程,这也是对新的历史时期所面临的新的教育问题的回应。但是我国比较教育对于西方的借鉴并不等同于全盘西化,我国当代教育本土意识的觉醒既源自对现代性问题的自觉反思,又源自对"西方中心"的文化绝对论的批判。作为对教育与文化当中的现代性问题的回应,我国的比较教育应当努力通过扎根传统,实现"现代性的救赎"。

    2017年10期 v.46;No.363 10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5K]
  • 美国中等职业教育启鉴:"普杜之辩"研究

    路宝利;

    作为一移民国家,美国本可照搬欧洲母国的发展轨道,但可贵之处在于,其选择了"在移植中反思,在反思中创新"的本土道路。1917年《史密斯-休斯法案》成为美国中等职业教育走出欧洲框架的起点。其间,"普杜之辩"与综合中学"单轨"制所彰显的本土自觉意识为世界各国尤其是中国建构具有自身特征的职业教育模式提供了启示;有关自由教育与职业教育、职业主义与民主主义、雇主阶层与雇员阶层、效率与民主等多维冲突的讨论则为其它国家教育制度的创设提供了典范。

    2017年10期 v.46;No.363 11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7K]

  • 习近平论教师

    李广;解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教育事业全局出发,把握国际大势,立足中国国情,汲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的教育思想精华,继承和发展历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先进教育理念,站在历史与时代的制高点,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有关教师队伍建设的教育思想和主张。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并在教师本质、教师地位、教师素质、教师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教师队伍建设的思想观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发展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师队伍建设思想,为我国教师教育研究与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引意义与实践指导价值。

    2017年10期 v.46;No.363 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0K]
  • 全球教育展望征订启事

    <正>本刊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承办,课程所秉持"为课程,为学生,为未来"的专业信念,专攻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难点问题,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做出了杰出贡献,被誉为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的"国家队"。

    2017年10期 v.46;No.363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5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