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教育展望

专家访谈

  • 研究区如何贡献于大学的创新活动与区域经济发展——访麦迪逊威斯康辛大学研究区主任马克·伯格

    王志强;

    大学研究区目前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促进大学创新能力提升及其知识成果转化为商业价值的主要平台。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美国大学的研究区无论是在创新成果的数量和质量,还是在发展模式的多样化方面,都表现出了很大的优势。通过与麦迪逊威斯康辛大学研究区主任的访谈,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大学研究区存在的意义,它是如何繁荣大学的知识创新与技术转移活动。面对高等教育系统的变化及全球化的挑战,大学研究区又将如何对这些外部变革作出回应。

    2012年08期 v.41;No.301 3-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课程与教学

  • 生成性教学:作为教学哲学的构建与价值

    程良宏;

    文章针对既往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大多将生成性教学作为改造教学预设的技术方法所具有的缺陷,提出需要在教学哲学层面构建生成性教学理论。作为教学哲学的生成性教学,是从教学价值澄清入手对现代性教学理论的物化批判,是对"预成论"教学哲学的反思和超越。生成性教学哲学的确立有助于教学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体现了从客观认识论到学生生存发展为本的认识论转变,有助于促进新课改在教师日常教学中的践行。

    2012年08期 v.41;No.301 9-14+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学生生活经验的课程价值及其实现策略

    温小军;

    学生生活经验的课程价值可鉴定为:基于工具论的视角,将生活经验视为课程内容学习的手段;基于目的论的视角,将学生生活经验视为课程目标;基于本体论的视角,将课程视为一种特殊的生活过程。当前实现学生生活经验的课程价值的主要策略有:关注学生缄默知识,正视学生生活经验;拓宽学生生活空间,丰富学生生活经验;课程内容观照生活,联系学生生活经验。

    2012年08期 v.41;No.301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课程研究的语言转向

    冯加渔;

    概念重建之后,课程被化约为作为语言样态存在的"符号表征",其涵括的"符号潜能"和语言意蕴得以彰显,课程语言问题由此成为课程研究的焦点,并促使整个课程领域发生"语言转向"。语言转向之后,课程研究从科学语言时代迈入诗性语言时代,呼应了从课程开发到课程理解的范式转型,其主旨在于反思课程教学实践和观照课程主体生命。

    2012年08期 v.41;No.301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塔木德:施瓦布实践课程思想根源

    李孔文;

    布洛克认为,塔木德是施瓦布实践课程思想的根源:二者的实践本质在阅读探究层次是相通的,施瓦布的审议就是塔木德实践的一面镜子,多焦点概览教学法非常拉比式,塔木德是施瓦布的课程愿景。布洛克以他者视角,形塑具有伦理学意义的后现代课程观。

    2012年08期 v.41;No.301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教师教育

  • 教师发展指导者工作的预研究报告

    顾泠沅;朱连云;

    本研究基于人种志的录像带分析,通过现场观察、访谈以及制作刺激录像(stimulus tape)进行对教师发展指导者(staff developers)的聚焦组访谈(focus group interviews)的讨论与分析。归纳出我国教师发展指导者六块教学指导内容,即(1)学科一般知识;(2)教学理论知识;(3)学情分析;(4)任务设计;(5)过程测评;(6)行为改进。四种指导方式,即(1)一般通识讲评;(2)估计问题然后讲评;(3)教师提问后的针对性讲授;(4)探究式的平等讨论。经过元分析,厘清了六块指导内容之间的关系,其中:"学科一般知识"、"教学理论知识"是指导者教学指导的统领性知识;"学情分析"、"任务设计"、"过程测评"、"行为改进"是指导者教学指导的工作要素。当前教学指导的不足是"学情分析"到"任务设计"的不足和"过程测评"到"行为改进"的不足。

    2012年08期 v.41;No.301 31-3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 澳大利亚教师教育及其课程标准的改革

    汪霞;钱小龙;

    澳大利亚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进行持续的改革,从最初的入职教师能力框架到首次建立全国教师专业标准框架,再到大体形成全国教师教育认证制度,并经过多次修订于2010年颁发了完整的全国教师专业标准,从而最终形成比较完善的教师教育认证机制和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最新的全国教师专业标准以其更加明确具体的标准结构和内容、充分体现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性和持续性的评价方式、从以过程为导向转为以结果为导向的认证要求,体现了澳大利亚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更加开放灵活的发展理念,反映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和澳大利亚教师教育改革的鲜明特色。

    2012年08期 v.41;No.301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高等教育研究

  • 希望的敌人与专业主义的魅影

    荀渊;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大学发表政策导致的学者仅仅满足于发表的批评一直不断。在欧美国家,类似的批评早于1960年代就已经出现。就大学发表政策导致的上述取向产生的制度因素而言,市场化、功利化等二战后兴起的大学改革趋势固然贡献颇多,大学自产生以来被逐步确立为一种惯例、制度原则的专业主义,则在很大程度为大学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盛行提供了可能。要改变这一状况,知识分子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分子要做的,就是要走出书斋,走出由繁琐、晦涩的学术语言构筑的沉思默想的世界,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直面社会现实,直面普通民众对知识的诉求。

    2012年08期 v.41;No.301 4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英国国家创新战略中的高校科研评估制度改革

    姜亚洲;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顺应国际潮流颁布了一系列文件以推动国家创新战略,重要内容之一是加大科研投资。在英国,非常重要的一条科研投资渠道是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的拨款,而该项拨款的基础是科研评估制度。然而推行了20多年科研评估制度缺陷明显,主要表现为耗资巨大、指标落后、妨碍创新。为解决此问题,在2008年评估结束后,英国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决定对科研评估制度进行改革。改革体现在四个方面:缩减评价单元、更新评估指标、改变评估对象和转换评估方式等。其中最为重要的变革是科研成果影响力这一评价指标的引入,反映了英国推动科研成果转移速度、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和决心。

    2012年08期 v.41;No.301 51-5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后现代理念下高等教育的知识追求与现实转向——基于利奥塔后现代知识观的探讨

    陈大兴;

    大学的材料和基础是知识,因此,知识追求往往反映高等教育的理想。现今的高等教育处于一个非常确定的学术处境:后现代论说或后现代理念在高等教育领域引起的巨大浪潮,此波浪潮对高等教育的知识追求产生巨大的冲击,在冲击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将高等教育推向另一个尴尬境地。其中包括高等教育的知识认知、知识结构和知识运行等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转向,对这些转向的理性认知以及科学指引对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2年08期 v.41;No.301 5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国际与比较教育

  • 近十二年美国教育社会学的前沿主题与热点领域——基于《教育社会学》杂志刊载文献可视化分析

    魏新岗;李德显;周宁丽;

    本文以SSCI数据库中美国《教育社会学》期刊从2000-2011年刊载的文献作为分析的基础。使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下载的数据进行了文献共被引分析和关键词共现分析,绘制了相关图谱,又因为该期刊是美国教育社会学学科的专业核心期刊,因此,对其进行分析有利于我们把握美国教育社会学学科在这一时间段研究的前沿主题和热点领域。

    2012年08期 v.41;No.301 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精神关怀:21世纪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的新走向

    邓达;田龙菊;

    为了应对新世纪以来日益弥漫全球的精神危机,遏制物质主义的泛滥,重建人们的精神家园,以内尔.诺丁斯为首的精神关怀道德教育倡导者,对美国盛行的品格教育进行反思,以关怀伦理为基础,以为了幸福为目的,在理论和行动上掀起了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的一股新势力,并日益显现为美国学校道德教育在21世纪的新走向。精神关怀道德教育的合理精神和积极的作风给予了我国学校道德教育重要启示。

    2012年08期 v.41;No.301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教育政策与管理

  • 渐变调适:理解与实践教育中分布式领导的关键

    郑玉莲;卢乃桂;

    分布式领导因强调"领导并非集中在居于正式职位上的个体"而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政策制定者和实践者所接纳。本文认为,应该采用一种渐变调适的视角对其加以理解。分布式领导是一个从正式领导向非正式领导不断卷入的渐变过程,需要重新理解正式领导及组织架构在分布式领导实践中的作用;分布式领导实践须与学校实际情境结合,根据学校发展对领导力的需求和组织成员的准备状态进行调适。

    2012年08期 v.41;No.301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美国联邦干预教育的政策选择及其触发机制

    孙龙存;段作章;

    二战后美国经历了三次重大的教育改革,美国联邦政府对教育的干预强度也越来越大,前两次改革中联邦干预教育的政策触发机制源自外部事件的推动,第三次改革中联邦干预教育的政策触发机制源自美国内在危机意识的外显化。

    2012年08期 v.41;No.301 7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学科教育

  • “后命题时代”:自由思维的回归与隐性制约

    潘涌;

    高考作文的传统"命题"极大地限制了考生的自由思维。2012年全国及各地高考作文普遍以多元、开放的"话题作文"为主,这表明"开闸放流"已经成为高考作文题型发展的主流趋势:"后命题时代"已经到来。同时,2012年高考作文题型的另一特点是:思想重心的下移,即从宏大叙事下移到公民个体的生活细节。悄然而至的"后命题时代"实质上是作文教育普世价值的深刻象征。但是,"后命题时代"必须高度警惕话题作文中的"软性命题"对自由思维的隐性制约。

    2012年08期 v.41;No.301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教育见习课程对职前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影响探究

    刘蕴秋;邹为诚;

    本文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分析了英语专业师范生通过见习在教育教学认知与职业态度上的变化,从社会文化视角探讨了影响师范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校园环境以及与见习指导教师的互动。目的在于探究教育见习课程对职前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为教育见习和职前教师培养摸索经验。

    2012年08期 v.41;No.301 88-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