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教育展望

学校推介

专家访谈

  • 成为批判反思型教师:内涵及其途径——托马斯大学Stephen D.Brookfield教授访谈

    王艳玲;苟顺明;

    斯蒂芬.D.布鲁克菲尔德(Stephen D.Brookfield)教授从批判理论的传统出发来探讨教师的反思。他将反思看作教师不断学习、探究自己教学的方式。当教师开展批判性反思时,他们实际上是对自己作为成人学习者有更清晰的意识;通过反思,教师持续地了解自身,了解他们与同事的关系,了解他们如何对学生施加影响。批判反思型教师不断质疑自己带到教学中的前提假设,尤其是课堂中的权力关系及其相互转换;确保课堂中的权力和权威被负责任地使用从而有助于支持学生的学习,而不是被误用或滥用而使学生感到不公或无益,或者是被胁迫或压制。他提出,每一位教师都可以运用从学生那里收集来的反馈信息、同事的感受、理论学习和对自身经验的反思这四条途径来探查自身的教学假设,寻求教学实践的改善。

    2012年05期 v.41;No.298 3-7+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课程与教学

  • 课程内涵之探讨

    丁念金;

    我们需要对课程的内涵做严密的探讨,这基于如下背景:理论探究的混乱;新课程改革实践的困惑;课程与教学之关系的难于把握;教育学科体系有序化的任务。探讨课程概念的内涵,在逻辑思路上要依次明确内涵探讨的基本任务,把握这个概念所指对象的基本定位,从基本属性、结构属性、生成属性三个层次上做完整的分析,基本属性即为定义,结构属性即为课程要素及其关系,生成属性即为课程构建的三个层次。需要把握课程的相对边界。

    2012年05期 v.41;No.298 8-1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课程的心理学基础研究的问题反思与走向

    和学新;张丹丹;

    自赫尔巴特以来,心理学就成为了课程的理论基础之一。心理学理论深刻地影响了课程论的发展,形成了以各种心理学流派为基础的不同的课程理论,在课程实践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我国当前课程的心理学基础研究,存在着对心理学理论的误读或误用现象,缺乏对心理学理论相关概念、术语的批判和意义转换,关照课程实践的针对性有限,系统整合性不足,本土化程度也不高。基于此,课程的心理学基础研究,应该以多维的整体观把握心理学理论,在作用机制层面促进心理学理论的课程论转化,要切实关注课程改革实践,有意识开展系统化整合研究,不断推进域外理论的本土化建设。

    2012年05期 v.41;No.298 1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生成性教学技术主义倾向批判

    程良宏;

    作为新课程改革教学精神表征的生成性教学,随新课改的推进而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得到研究与实验。然而,在生成性教学引领教学改革基本方向的同时,其自身逐步滋生技术主义倾向。技术取向的生成性教学易于陷入虚假生成、随意生成与僵化生成的窠臼,背离背离教学的解放旨趣,阻碍教师作为变革主体的角色确认、影响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养成和教学民主的实现。

    2012年05期 v.41;No.298 2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美国俄克拉荷马州教材评价体系探析及启示

    陈燕;杨慧娟;

    教材评价是促进各国课程教材发展的关键。俄克拉荷马州教材评价体系是美国教材评价的典型代表,其评价体系的构建有别于其他各州,并具有重视教材评价系统的完整性、十分关注教科书的内容属性和教学属性及学生的学习等特点,其蕴含的教材评价理念对我国教材评价体系与行政的关系、人员构成、评价内容及评价重点多方面具有重要启示。

    2012年05期 v.41;No.298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教育评价

  • 基础教育学业质量标准的研制

    杨向东;

    基础教育学业质量标准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重要举措。学业质量标准是指学生在完成各学段基础教育时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及其应该达到的具体水平的明确界定和描述。根据当前国际上最新实践,学业质量标准是现代意义上的课程标准的有机构成部分,大体可以分为跨越年级的连续性尺度模式、分年级的成就图模式和能力水平的案例例证模式三种。它是以学科能力模型为核心的规范性表现标准和实际表现标准相结合的产物。在我国特有国情下,在现有课程标准之外研制一个独立存在的学业质量标准更加具有可行性和现实性,将极大提高我国基础教育界对学科和跨学科能力的重视,改变当前忽视学科能力或素养培养的做法。我国学业质量标准的研制可以考虑遵循计划、研究、开发、意见征询和采纳的整体思路,推进策略上可以采用整体规划、分步推进、先期尝试、全面铺开的基本模式。

    2012年05期 v.41;No.298 3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0K]
  • 英国基础教育质量标准《国家课程》及监控系统

    张晓蕾;

    《国家课程》是英国全国性的基础教育质量标准,其涵盖5-16岁儿童四个关键阶段14门课程的标准及九个学业评价表现水平划分。为确保"标准"切实落实,推行配套的"国家测评",成立相应管理机构,制订出台相关问责章程,是支持这一系统工程顺利运行的必要措施。当前,英国基础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在制订与实施,设计与编制,管理与问责既显示出特色又反映出问题,为学者持续探讨提供空间。

    2012年05期 v.41;No.298 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 澳大利亚国家学业质量标准的设计与反省

    夏雪梅;

    澳大利亚建立国家学业质量标准的设计思路体现为从设立国家公民的统一形象出发,描述三类学习结果,形成对学生学习质量的系列性的预期,并监控整个学校系统。总的来说,澳大利亚的学业质量标准体现了一种建构超越于学科之上的普适能力架构的设计思路,其质量标准的特点为侧重能力、兴趣维度,而弱化知识维度。澳大利亚的年度描述、内容描述和成就标准的一致性较强,但年度描述与成就标准的区分不清晰。成就标准的等级与现有的评价、报告的关联性还在发展过程中。

    2012年05期 v.41;No.298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高等教育研究

  • 可雇佣性导向的大学课程设计方式探讨

    郑东辉;

    大学生的可雇佣性是指大学生成功就业与可持续就业的能力品质。可雇佣性只有融入课程,才有可能转化为大学生的实际能力。参考瓦伦、约克和奈特的可雇佣性融入课程的设计方法,结合我国大学课程设计现实,提出三个层面的课程设计方式,分别是:以可雇佣性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设计、可雇佣性技能嵌入核心课程、基于可雇佣性教学的课程实施方案设计。运用这些设计方式,需要特别注意三点:一是所设计的课程体系、核心课程与教学方案尽可能保持一致性,二是充分考虑专业属性与市场需求,三是提防课程设计"学生工作化"。

    2012年05期 v.41;No.298 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英国高校语言教学中的思维拓展模式研究

    庄木齐;卜友红;

    本文以语言类研究题型为例,探讨了英国高校思维模式的拓展方式,并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材研发、考核方式、教师角色五个方面对比分析了中英两国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差异。希望能够对我国语言教学及创新性人才培养提供一些参考。

    2012年05期 v.41;No.298 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学科教育

  • 科学教育中的“思维旅行”

    蔡铁权;叶梓;

    思维旅行是学生与教师在一种想象的旅行环境中以专门设计的讨论为基础的教学方式。目前,已在科学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由此,对这种教学方式的理论基础、基本特点以及在科学教育中的重要功能作出了详细的介绍,并选择了概念图、思维导图和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中介工具,对思维旅行在科学教育中的实际运用进行了阐述。

    2012年05期 v.41;No.298 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 基于大规模学业水平测试的科学学习困难学生特点分析

    曾平飞;罗星凯;赵光平;辛涛;

    本研究利用大规模学业水平测试数据,分析8年级学生科学学习困难的基本特点。研究发现:女生的科学学习困难发生率高于男生;学习困难的女生的科学成绩略高于男生;多数学生的科学学习困难会在生物、物理、地理等多个学科领域同时发生;科学学习困难学生内容和认知各个维度上的成绩是与正常学生的差距大致相同,他们对科学问题的回答倾向于基于经验和直觉,并表现出科学能力低下的特点。

    2012年05期 v.41;No.298 7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 城市中小学生公民责任意识的缺失及其对策——基于杭州部分学校的抽样调查

    赵志毅;尹黎;

    小学生责任意识比中学生强。在家庭责任意识方面,4成初中生从不做家务,3成多的高中生在父母生病时从不主动照顾。在对社会的责任意识方面,8成初中生不注意垃圾分类。近3成的中学生从不让座。近8成的高中生缺乏面对困境的勇气。学校公民责任教育应努力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活动中扮演角色,把握冲突,解决矛盾,体验责任,不断增强履责能力。提倡师生共同反省道德行为,平等交流思想,提高对责任意识的体验、控制和评价的能力。家长应不断反省为人父母者的责任意识与处事之道,为孩子做出公民表率。

    2012年05期 v.41;No.298 80-8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走进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