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教育展望

  • 课程取向与学生发展——美国艾利斯教授访谈

    张文军;

    艾利斯(Arthur K.Ellis)教授是美国西雅图太平洋大学的国际课程研究中心主任。他曾在中小学任教,并曾在明尼苏达大学任教育学教授。他是美国政府教育顾问,曾经承担几个州的教育委员会的政策咨询工作。多年来在俄罗斯、西班牙等国家开展课程研究和比较工作。他独立完成及合著的著作有18部,并发表过许多论文。代表作有:《小学社会科教学(再版七次)》,《教育革新研究(再版三次)》,《教学与评价一体化:反思性课堂》,《课程理论及其实践范例》等。他曾经参与小学《探索者之旅》这一综合课程的教科书和教学用书的编写。2004年12月,艾利斯教授应邀在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做学术讲座并接受了本次专访。

    2005年02期 v.34;No.210 3-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 教育:为了社会的民主与人的解放

    李克建;

    当前我国教育界关于教育与课程改革的论争,是两种不同话语、不同理论范式的论争。我们只有从两者观点背后的价值导向是否与社会历史发展方向相一致的角度,才能作出较为合理的评判。这场论争中,一些论者抛出了"当前的教育与课程改革是‘轻视知识’教育思潮的反映"的论点;以杜威的民主主义教育观和弗莱雷的解放教育观来对其加以观照,可以看出,其背后是为等级主义和不平等辩护的权威主义知识观,以及指向人的奴役和控制的传递中心的教学观,值得整个教育界以至全社会的警惕与关注。

    2005年02期 v.34;No.210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 正视素质教育的现状——也看“发霉的奶酪”

    庞敏;胡银泉;

    近期,北京师范大学王策三教授《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一文引起了诸多课程专家纷纷提笔为素质教育正名。然而静观被指为"发霉的奶酪"的思想,诸多对我国素质教育实施现状的质疑足以引起每一位教育者的深思。本文针对这一争论,探讨和分析当今素质教育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助正确认识素质教育的内涵,对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具有一定意义。

    2005年02期 v.34;No.210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 知识与教育——兼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所引发的论争

    李润洲;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并非是重视知识与轻视知识的问题,而是怎样看待、理解知识的问题。可以说,应试教育所秉承的是一种片面的知识观,必然导致一种片面的教育;素质教育则从整全的知识观出发,旨在建构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

    2005年02期 v.34;No.210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 从授受到建构——论知识观的转变与科学教学范式的重建

    袁维新;

    知识观是科学教学的认识论基础。由于受客观主义知识观的影响,传统科学教学是一种以知识授受为特征的客观主义科学教学范式。当前,由于客观主义知识观向建构主义知识观的转型,引起了科学教学范式由注重授受向强调建构的转变,主要表现为:科学教学目标由知识的掌握转变为科学素养的培养;科学教学内容由单一性、确定性转变为问题性、生成性;科学教学方式由知识传授转变为科学探究;科学教学评价从终结性转变为过程性。

    2005年02期 v.34;No.210 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K]
  • 复杂性视域中的默会知识——展开式的知识教学何以可能?

    曹正善;

    默会知识不仅是"不可明言"的知识,而且也是复杂的知识,它是知识主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建构起来的。这种建构一方面是指各知识细节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自组织,另一方面也指知识主体在试图将其明确化的目的性运动中有意地将其加以组织化,默会知识不仅与其产生的主体及其环境紧密地相互联系,而且与知识内在成分的自组织密切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知识的教学难以用简单系统的方式,即用"打开、内化和外化"的展开式教学来传递,而只能用复杂系统的方式来生成。

    2005年02期 v.34;No.210 24-27+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 课程本体意义初探

    岳刚德;

    本文从词源学出发探讨了课程由名词词性到动词词性的变化引发课程中不同知识预设及两种不同课程范式,在比较机械课程范式和有机课程范式的基础上,对课程、教学和学习三位一体的课程实践取向进行了理论分析,同时针对课程这一复杂领域对"课程的本质即知识"的教学观作出回应。

    2005年02期 v.34;No.210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6K]
  • 课程研究中的社会史视角

    石艳;

    新社会史理论为研究历史事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也使得"课程"作为事件得以进入社会史的研究视野。课程中的历史视角经历了一个从遮蔽到重现的过程。通过社会史的视角,可以更深刻的洞察课程的内部过程。

    2005年02期 v.34;No.210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 透视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异化现象

    何玉凤;

    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由于认识和操作等方面的原因,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异化现象,有必要对这些异化现象进行及时的反思,加以纠正和澄清,才能保证新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

    2005年02期 v.34;No.210 38-4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 从“案例教学”到“案例研究”:转换机制探析

    夏正江;

    案例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案例研究是一种研究方法,从案例教学走向案例研究何以可能、何以必要,本文将围绕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作者研究认为,借鉴案例教学的基本原理,模拟案例教学的基本过程与方法,将案例分析与讨论引入中小学教育科研,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校本教研性质的案例研究方式,从理论上讲是完全可能、也是必要的。从现实的角度看,中小学教师要开展以案例分析与讨论为核心的案例研究,需要克服一系列困难。如"素材选择关"、"经验透视关"、"表达陈述关"、"机制保障关"和"文化支持关"等。

    2005年02期 v.34;No.210 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1K]
  • “教材”概念的解析及其重建

    刘继和;

    "教材"是课程与教学中极其重要的基本用语之一,在课程与教学理论与实践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但是,目前,众说纷纭、似是而非的"教材"概念已经成为教育对话与交流的严重障碍,同时也正在影响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为澄清认识,论文引入了"素材的教材化"和"真教材"的概念,并紧紧围绕这个概念,对既有"教材"概念的类型与问题、"教材"概念的本义、"教材"概念的层次划分和重建"教材"概念的意义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与分析。

    2005年02期 v.34;No.210 47-5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 大陆两套教科书编选体系的评议

    何文胜;

    本文对两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即"人教本"与"江苏本",从单元组织和编选体系方面进行了具体考察,并由此进行讨论,提出一些建议性的意见,供教科书编写者参考。

    2005年02期 v.34;No.210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 为何教 教什么 怎样教——小学《品德与社会》实验教材的结构说明与教学建议

    刘力;

    《品德与社会》是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推出的一门新的小学综合课程。本文针对《品德与社会》新课标实验教材的内容结构与教学方法进行了简要的讨论,并就如何试教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2005年02期 v.34;No.210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 全纳教育中的教师专业发展

    杨蕾;

    全纳教育要通过广大教师去实施。教师本身的专业发展也成为全纳教育持续发展的关键。全纳教育的实施自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实施全纳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成长过程。因此,全纳学校必须要制订一整套系统的教师培训和发展的计划,才能真正落实全纳教育。

    2005年02期 v.34;No.210 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 全纳学校中的辅助教师

    李聪莉;黄志成;

    全纳学校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辅助教师的工作。辅助教师在全纳课堂中的作用主要是辅助任课教师的教学,满足有特殊需求学生的各种需求,促使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更好地融入普通学校中。辅助教师的任务十分艰巨,不仅在准备上课、课堂教学、辅助医疗、健康教育、班级管理等方面给学生提供帮助,而且在学生活动、个人卫生、人际交流等方面都要提供辅导和帮助。辅助教师和任课教师在全纳课堂中既相互合作又责任明确。但在辅助教师工作方面也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探究。

    2005年02期 v.34;No.210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 全纳教育的评价过程

    艾丽;

    全纳教育评价是全纳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使教师和学校能够满足学生广泛的、不同的需求,使其获得适合自身的最大可能的发展。全纳教育评价应有助于教师对班级里不同的学生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应有助于学校发展,使其更具有全纳性。同时,全纳教育评价还需要家长、学生本人的积极参与,因为他们能够对评价过程做出重要贡献。在实施方面,很多极为有用的评价方法,全纳学校的教师自己就能实施,而在技术上,还有待于通过培训来提高。

    2005年02期 v.34;No.210 71-7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 一个都不能少——“随班就读”教育教学管理之实践

    赵梅;

    本文记述了上海一所小学为实践"随班就读"过程中如何通过加强制度建设,设计"个别化教学"和构建"三方合作系统"的途径,来落实"全纳教育"理念的实践经验。

    2005年02期 v.34;No.210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 花儿别样红——一所普通小学对全纳教育的实践

    蒋明珠;

    普通中小学如何实践全纳教育思想,这是当前普遍受到关注的话题。本文对一所小学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的具体实践和体会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叙述。

    2005年02期 v.34;No.210 78-7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 《萨拉曼卡宣言》摘录

    赵中建;

    <正> 1994年6月7—1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西班牙政府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市联合召开了"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入学和质量"(World Conference on Speci NeedsEducation:Access and Quality),共有92个国家、25个国际组织和机构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国际劳工组织等及一些非政府组织,如世界盲人联合会、欧洲特殊教育联合会等近400人出席了会议。萨拉曼卡大会是在1992年和1993年分别召开的5次区域性特殊需要教育会议议题均为"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之政策、规划和组织")的基础上举行的。大会通过了《萨拉曼卡宣言:关于特殊需要教育的原则、方针和实践》和《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两份重要文件,从

    2005年02期 v.34;No.210 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