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教育展望

  • “最后一课”的历史背景及在教材中的意义——与日本立命馆大学副教授中本真生子的网上对话

    方明生;

    中本真生子系日本立命馆大学国际关系研究科副教授,主要研究法德关系史、阿尔萨斯史。本文围绕着日本立命馆大学国际关系研究科副教授中本真生子的论文《阿尔萨斯与国民国家——对〈最后一课〉的重新考察》对《最后一课》的历史背景及在教材中的意义展开了讨论。

    2004年07期 v.33;No.203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 关于“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思考

    夏志芳;于海;

    弘扬民族精神必须既体现优良传统,又反映时代精神,坚持三个面向,既要强固国家意识,也要积极参与全球化的合作;既要弘扬民族文化,也要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既要挺立中华道德人格,也要培育现代公民品格。民族精神的教育,不是走向狭隘民族主义,而是走向全球化时代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

    2004年07期 v.33;No.203 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5K]
  • 民族精神与国外德育

    蔡旭群;张可创;

    民族精神含义具有三个意义层面,其一是内在的民族性、价值性和道德性;其二是民族认同和国家意识;其三是民族文化的符号系统和象征资源。国外对民族精神的培育都十分重视,本文介绍了美国、法国、德国、韩国在这方面的做法。

    2004年07期 v.33;No.203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 上海中小学弘扬民族精神的实施案例

    芝舫;

    <正> 修身:价值人生从这里起步2001年4月,华东师大一附中特级教师刘定一将关于"修身"课程的设想提交给学校。学校十分重视此项提议,立即着手对"修身"这一门新的德育课程进行大胆的尝试与探索。近三年来,在孙稼麟校长的全力支持和悉心指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德育修身课取得了丰硕成果。

    2004年07期 v.33;No.203 18-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0K]
  • 从学习理论的现代发展谈建构主义在科学教学设计中的实践

    裴新宁;

    理解科学的本质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科学学习重在学习科学意义,学习科学过程意在成为一名好的问题解决者。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手段在于通过教学设计为学习者提供促进科学理解的经验、环境与活动。关于知识的假设以及学习理论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基础。建构主义认识论及其学习理论对科学教学设计与研究的贡献主要在于:为科学探究提供了认识论支撑;强调科学教学以发展意义为先,提供了导致科学理解的教学指南;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理解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实质性地拓展了教学设计的发展空间;提供了科学教育研究进行内部批判的思想工具。关于建构主义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还存在许多问题,科学教育工作者要科学地对待建构主义。

    2004年07期 v.33;No.203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 批判性建构主义:一种教育学的新思路

    蔡伟仁;

    批判性思维对于学生个人生活幸福的成功建构至关重要。这要求我们帮助学生形成这一思维技能。建构主义,主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建构对于生活世界可行的理解和实践行为,这种自我驱动地建构个体的丰富生活也能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基于上述理解,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教育学思路,批判性建构主义,它整合了批判性思堆和建构主义,是个体生活世界和教育学系统成功建构的基础。

    2004年07期 v.33;No.203 34-37+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 促进知识整合的科学探究环境设计——基于对WISE网络探究平台的评介

    黄都;

    通过对基于网络的科学探究环境——WISE(Web-based Inquiry Science Environment)网络探究平台的评介,为构建以问题解决为本、以人的学习活动为中心、以促进知识整合为学习目标的网络探究性学习环境提供范例和重要启示。

    2004年07期 v.33;No.203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 建构主义教育思想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任友群;

    建构主义在教育界似乎正在成为显学,但教育行政、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导致了研究和行动的走样。对教育中的建构主义至少在三个方面需要进行更深入系统的研究。一是建构主义教育思想本身的理论阐述,二是建构主义在课程教学中的行动研究,三是哲学、社会学等各个学科中的建构主义与教育中的建构主义的互动与关联。这三个方面是相互关联的,都有许多工作尚待深入。

    2004年07期 v.33;No.203 44-4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 超越建构主义科学教育观

    约翰逊F·奥斯本;张红霞;孙志凤;

    本文作者以一种批判的态度对科学教育中建构主义的弱点进行了分析,对其成功之处给予了肯定。本文所倡导的一种温和的实在论,试图对科学研究过程进行更好的解释,而且对相关的教学论问题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2004年07期 v.33;No.203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K]
  • 教育社会学的宏观分析

    吴刚;

    本文首先回顾了教育社会学思想先驱的研究,然后探讨自帕森斯的功能主义以来教育社会学宏观分析的主要成果。从"能人治国"理论开始,教育社会学的研究着眼于分析教育对社会秩序与社会功能维持的作用;但批判社会学对这种理论假设提出了质疑,由布迪厄等人提出的"再生产"理论认为教育只是社会结构和不平等的再生产的工具。于是。对教育的功能的讨论成为不同观点交锋的焦点。但美国社会学家柯林斯的文凭理论则提出了另外一些视角,这些研究推动了一个多世纪教育社会学的发展,使之成为教育理论研究中最具影响力的学科。

    2004年07期 v.33;No.203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 教育功能的再思考

    胡贵勇;

    正确理解教育功能是如何进一步认识"什么是教育"的关键。针对目前我国教育功能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功能观:"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观,该文认为这一研究理论没有揭示出教育功能内涵所具有的层次性、动态性和内在统一性,应重新审视,并进行结构改造。

    2004年07期 v.33;No.203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 限度与作用:论教育政策与教育理论

    陈学军;邬志辉;

    教育理论与教育政策存在着多方面的区别,无视这些区别与差异会产生将两者同质化的倾向。事实上,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所考虑的因素往往是超出教育理论想象之外的,有的甚至是与教育理论的规定相违背的。优质的教育政策更多地诉求于民主的教育决策机制,而教育理论对教育政策则起批判、指导和动员的作用。

    2004年07期 v.33;No.203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 建构指向学生发展的整合的课程结构

    施晓英;

    基础教育课程结构基本上依据课程(或)学科专家的思路而设计。学校一线教师每天都在讲授着这些新课程,他们是如何看待课程结构的?他们理想中的课程结构应该是如何建构的?上海北郊学校及其他一些学校的教师就"理想中的学校课程"进行了思索和实践,而广东信孚教育集团作为投巨资于基础教育课程建设的民营教育机构,设计并实践着他们理想中的学校课程。这里选择若干短文以使我们可以从另外的角度了解人们对学校课程结构的认识。

    2004年07期 v.33;No.203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课程整合的维度

    戴蓓蓓;

    <正> 一位校长如是说,"长期以来,学校的课程设置存在着较大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课程结构不合理,具体来说:第一,几乎所有的课程都要在教室中实施,尽管这样有助于维持课堂纪律,但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活动课,学生的动手能力非常缺乏;第二,几乎所有的课程都要求学生学习,学生没有根据

    2004年07期 v.33;No.203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 优化课程结构的若干思考

    龚燕霞;

    <正> 我国现行的课程结构,存在着较严重的不足。首先,在学校课程中学科课程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经验课程则微乎其微;分科课程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综合课程则微乎其微;必修课程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选修课程则微乎其微;国家课程备受关注,而

    2004年07期 v.33;No.203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 从课程结构看新课程的亮点

    李艳萍;

    <正> 课程结构是课程目标转化为教育成果的纽带,是课程实施活动顺利开展的依据。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根据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对现行课程结构进行调整,调整的主要任务和方向是优化课程结

    2004年07期 v.33;No.203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实践理想中的英语阅读教学

    杨琳;

    <正> 随着中国国际化步伐的进一步深入,英语在跨国交流中的重要作用也日益显现,这就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也开始认识到传统英语教学方式中重语法知识传授,轻运用能力培养的观念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英语

    2004年07期 v.33;No.203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 我理想中的学校课程结构

    丛洲;

    <正> 我每次看到学生们午饭后马不停蹄地坐进教室那满脸的无奈;夜色降临,学生们个个都神情疲惫地背着沉重的书包放学回家;听到孩子们每每在那里抱怨作业多得"吃不消",仿佛到校就是来受"煎熬"

    2004年07期 v.33;No.203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 基础教育课程再造——信孚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路和走向

    信力建;孙红璎;

    <正> "校本课程"的概念在世界许多国家都被通用。在一个国家教育体系当中,校本课程的设立隐含着两重含义:一、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单位和主体,进行开发、设计、实施并予以评价的相对独立和完整的教育教学体系或教学单元;二、相对于上位的国家课程来说,校本课程与具有个体特征的学校文化相呼应,基本上是为了达到一些较为具体的、独特的教育

    2004年07期 v.33;No.203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