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教育展望

  • 后社会主义国家教育内容改革的课程政策

    拉那梅特·伍尔维;陈小鸥;仇光鹏;

    长期以来,普通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国家、文化和个人用以支撑自己和发展自己的工具。但在当前骚动的时代,社会需要更大的凝聚力,来避免不同社会群体间的疏远和减少不稳定。那些值得公众学习的内容,对培养千差万别的个性特别重要;因此,应对这些内容进行合理地有组织地监控和国内外的研究。世界教育的发展对一个社会中对常变价值之界定有强烈的影响。在2001年和2003年,有两个涉及到多变的价值之界定及其对教育内容之影响的研究计划得以执行。在不同国家(大多为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美国,英国和德语国家)的影响下(这些国家从各自教育文化中提供了项目支持,其中包括特殊的操作技术),欧洲的后社会主义国家正在开展形形色色的、有时颇有争议的教育改革。在过去的十年里,对教育中的意识形态和政策等事务进行的深入而热烈的讨论,证明了为普通综合高中及其他教育阶段重建课程功能体系的确很有必要。这种课程功能体系能为各个年龄段的学习者提供有关社会、情感、学术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课程必须、也能够被适当地建构,这样就使灵活的课程实施成为可能,并使课程成为个人在日后所有的学习阶段中的牢固基石。

    2004年02期 v.33;No.198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7K]
  • 论对公众领域的欺骗、帝国的无效性及“后美国”知识的未来

    大卫·杰弗里·史密斯;李克建;李莉;

    本文从对"9.11"袭击事件和反恐战争的讨论切入,首先从政治上揭示了美国政府对公众领域的欺骗及其称霸全球的野心;接下来,从哲学的角度,揭示了美国的帝国设计背后的认识论假设的贫困,指出美国欲建立的这一帝国是无效的;最后,对"后美国"知识的未来问题进行了讨论。文中指出,美国霸权统治的认识论基础是"解放理性神话",而其背面就是"牺牲神话";它标明了现代性神话导致的非理性;这一状况对教育领域有着巨大的冲击,导致了"教育学危机"。同时,作者建议寻求一种新的逻辑,强调有机统一性、相关一致感,强调不同民族、文化、传统之间的平等对话。

    2004年02期 v.33;No.198 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K]
  • 印度课程:走向复兴

    莉迪娅·费尔南迪斯;骆淑丽;田文华;

    印度的教育及其有关课程的变化有着很长的历史,现在的印度根植于过去的历史渊源,今天遍及全国的意识形态教育也有其历史渊源。本文回顾并剖析了印度教育及课程发展的历史和左右其发展的原因,可以看到,由政府和当权者支持的课程存在着偏激和歪曲历史的因素。印度的意识形态教育试图重塑年轻一代的思想,通过给所有的沙文主义者、蒙昧主义者和那些试图使各种宗教同化的人群灌输印度激进派的思想来清洗他们的大脑。遍步全国的由(国民志愿服务团 RSS)主办的学校,都在歪曲历史以适应他们的思想体系。意识形态课程所灌输的价值观将使印度走向潜在的危险,因此,在当前的环境中,印度必须规划教育的内容和进程,寻求本土文化与印度文明的整合,使印度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得以呈现。

    2004年02期 v.33;No.198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 论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成因

    朱家存;

    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表现为三个层面。其中,同一区域内校际之间发展的不均衡主要是因为:在建国以后的前三十年内,一方面,为尽快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教育水平,国家和社会努力追求教育的普及,在短时期内建起了庞大的基础教育体系;另一方面,当时的社会经济能力和特定的历史背景又使得我国的教育投入十分有限,不能保证高速发展的基础教育质量。

    2004年02期 v.33;No.198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 推进基础教育领域素质教育的经济法律思考

    牛慧;李树;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的推动下,基础教育领域区域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累累硕果。但是在区域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观念、理论、实践等诸多方面亟需解决的困惑和实际问题。笔者建议国家立法机构早日出台《素质教育法》、《教育投入法》、《义务教育保障法》、《教育彩票法》、《教师编制法》、《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支持法》,修改《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出台《教师异地轮换岗位制度》;同时在《教育投入法》等法律中对零基预算编制法、教育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等做出规定。用法律和制度等强制性手段解决基础教育领域区域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做到依法推进区域素质教育。

    2004年02期 v.33;No.198 2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6K]
  • 内隐学习的回顾与展望

    郭秀艳;

    内隐学习是指人们能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对复杂规则知识进行把握,它的提出丰富了人们对学习的理解。内隐学习的研究历经近40年的历史,至今方兴未艾。本文回顾了内隐学习的研究历程,介绍了它区别于外显学习的本质特征,展望了它逐渐深入的研究未来。相信内隐学习的研究逻辑、研究方法、研究内容都将在未来有长足的发展,并最终能把内隐学习的原理实际运用于现实生活,为学校教育等事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2004年02期 v.33;No.198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 论教育人类学视野中的生育文化及其研究价值

    李姗泽;

    在传统教育体系中,生育文化与教育的关联历来不被人重视,生育文化常常被认为是与教育相关不大或毫无相关的领域,从教育的视角对生育文化问题的关注较少。但是在儿童个体生命成长过程中,生育文化的影响和重要的教育价值是不容忽视的。本文分三个方面论及教育人类学视野中的生育文化及其研究价值,以期对关注教育、关注文化的教育价值、关注除学校以外更大教育空间的人们提供一个看待教育的新的视角,从而对教育发展有一定启示。

    2004年02期 v.33;No.198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若干问题及策略

    郭元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的亮点,更是新课程的难点。两年来实验区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的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是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不能回避的现实课题。

    2004年02期 v.33;No.198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习文化的探析

    徐斌艳;

    本文将在分析 TIMSS 与 PISA 研究项目的基础上,探讨现代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习文化的重要特点,即着重自主积极的数学活动,加强学科综合的学习,倡导问题解决性的学习、社会—交往性的学习。然后分析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这些学习文化特点的可行性措施,如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复杂情景,鼓励学生在这些情景中发现数学导向的问题,从事数学与其它学科结合的学习。最后通过教学案例,展示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这些学习文化特点。

    2004年02期 v.33;No.198 44-4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 小学《品德与社会》实验教材中的成人性别角色分析——以浙江版、江苏版、教科版、北师大版(三年级)实验教材为例

    阮青青;刘力;

    本文探讨了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新课标实验教材中成人的性别角色和形象地位。研究对象为浙江省国家级和省级课程改革实验区选用较多的四个版本实验教材。研究方法是分析课文和插图所反映的成人的角色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四套实验教材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社会的变化发展,特别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和浙江教育出版社的两套教材,对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两性形象有所改变,但仍有不少符合传统的性别角色特征的描绘。这个结果促使我们重新思考对儿童所灌输的两性的形象地位。

    2004年02期 v.33;No.198 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 美国基础教育社会科全国性课程标准文本评析

    柯森;孙捷;

    本文对美国基础教育社会科全国性课程标准文本的主要内容、特点和功能取向作了描述和评析,认为该标准文本具有确定的主题内容、独特的结构框架和组织方式,以及明晰的功能取向,并以此说明其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2004年02期 v.33;No.198 54-5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 双语教育的实质、有效性及不同的教学语言

    卢丹怀;

    双语教育的最终目标虽然是培养学生掌握两种语言,进而具备使用两种语言进行语言交流的能力,但是实现的手段并不是把两种语言作为科目,而是用作教学媒介语。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在课堂上使用目的语来进行教学活动,学生可以获得比较多的语言输入,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习得目的语。由于被用作教学媒介语,目的语的有用性清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容易产生学习的动机,而且动机往往能够持久。各地双语教育的经验都表明,双语教育培养的语言水平不低于单语教育,而且大大高于把目的语作为独立的科目。由于没有把学习语言明确地列为目标,双语教育在学生的语言能力目标上可以是纷繁驳杂的。本文根据世界各地的双语教育课程来探讨双语教育的各种情况。

    2004年02期 v.33;No.198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 双语教学的默会维度

    许苏;

    语言在双语教学占据重要地位,其本质是默会的,即语言的自身逻辑和运用方式是默会的。因此,从默会知识论的角度来研究和探讨双语教学,可以为研究者提供新的认识维度和分析框架。本文从波兰尼默会知识论的优先性以及其结构出发,探讨默会知识在双语教学中的优先性与知识结构,并总结了默会认识论对双语教学的理论意义。

    2004年02期 v.33;No.198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 美国双语教师发展及其启示

    王莉颖;

    本文是对美国双语教师具备的基本条件、教学策略及双语教师之困惑和双语教师培训提高的透视,并结合我国双语教师实际情况,探讨了美国双语教师对我们的启示。

    2004年02期 v.33;No.198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 爱尔兰双语教育态度调查研究及启示

    李玲;胡顺峰;

    为了与国际社会接轨,英语学习至关重要,双语教育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目前,我国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已开展了双语(英语/汉语)教育。但有关双语教育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本文对爱尔兰共和国成立以来进行的全国性大规模双语(爱尔兰语/英语)态度调查作一个案研究,希望对我国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004年02期 v.33;No.198 70-7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 美国优秀学校评估标准的价值取向

    乐毅;

    新的蓝带学校评估标准以学生的学习结果为评价学校办学绩效的关键指标,即学生在州级考试中的学习成绩;更加注重公平基础上的效率,更加关注来自弱势背景的学生群体和薄弱学校,为其提供平等参评的机会,追求全面整体优异;视确保每个儿童的学习成功为国家的优先教育战略目标,强调项目目标与国家总体目标协调一致,充分发挥评奖标准的导向与驱动作用;评奖的目的在于发现办学优秀的学校并总结其成功的经验,为校际交流搭建相互学习之平台。

    2004年02期 v.33;No.198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 美国学校规模小型化:政策、研究与实践

    李进忠;

    缩小学校规模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为了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所采取的新举措之一,本文回顾了学校规模问题的已有研究,在论述小型学校兴起的背景的基础上,主要分析了小型学校的实证研究和比较优势,并进一步揭示了该计划推行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希望能对中国基础教育的改革提供一些借鉴。

    2004年02期 v.33;No.198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 下载本期数据